城市发展,犹如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曾有着“扬一益二”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辉煌历史的扬州,更多了一份紧迫感——“慢进也是退”。
事实上,地处苏中板块的扬州,发展上也一直处于中游,今年上半年扬州GDP达3417.36亿元,同比增长6.2%,继续保持全省第7位。
向前看,第五名的常州和第六名的徐州上半年的GDP均已超过4000亿元,与扬州的差距正在拉大,而身后的盐城上半年经济总量达3413.41亿元,与扬州仅相差不到4亿元。且盐城上半年多项指标拿下了全省第一、第二,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1%,高于扬州7.7%的增速,反超态势明显。
面对“标兵渐远、追兵愈近”的新一轮区域竞合态势,扬州开始发力。
5月13日,市委书记王进健在扬州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表态,今年是“发力奋进年”,要向第一看齐、向一等看齐,不能有“居中思维”,要在“比学标杆、赶超榜样”的过程中努力成为“别人的标杆、别人的榜样”。
GDP增速从2022年全年的4.3%,到2023年一季度的5.1%,再到2023年上半年6.2%,一路稳扎稳打的扬州,已经为冲刺2023下半场,亮出“雄心”与行动。
GDP增速6.2%!扬州力争上游
底气,来自工业这块经济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
7月24日,扬州市发布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: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7.36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6.2%。
具体来看,第一产增加值103.44亿元,增长3.8%;第二产增加值1583.11亿元,增长7.0%;第三产增加值1730.82亿元,增长5.7%。
只有二产跑赢了全市增速大盘,这其中正是工业发力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,扬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7%,较一季度提高1.6个百分点;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.0%,较一季度提升7.9个百分点。
如果说工业是经济的“压舱石”和主力军,那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则是工业的“垫脚石”和生力军。前不久,江苏省工信厅公示了江苏省第五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单,25家扬州企业榜上有名,数量为历年入选公示名单之最。
一般而言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数量也关系着城市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。为此,今年初,扬州市出台了《扬州市2023年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案》,通过集中力量、集聚资源、集成政策,建立完善梯度培育、成长赋能、政策支持、服务保障四大体系,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成为稳增长、促转型、强产业、铸品牌的关键力量。
再来看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,其中,投资对扬州经济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。
看投资,增势强、活力足,重大项目接连上马——
总投资150亿元的阿特斯光储全产业链项目,一期北侧厂房已完成交付,南侧厂房正在进行室内机电安装,计划8月上旬投产。
功率半导体模组及其他功率半导体生产项目,模组车间已投产,芯片车间改造接近尾声。
年产23万吨熔体直纺智能化涤纶短纤项目一期建设进入中期交工阶段,生产工人已进场调试生产设备,计划8月陆续建成投产。
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在夯实扬州先进制造业根基,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今年上半年,扬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.4%。其中,工业投资增长19.3%,高于全省10.2个百分点,增幅列全省第二。
新开工项目哪里来?产业招商是源头活水。今年3月底,扬州印发了《2023年度扬州市产业招商推进方案》,进一步推进产业招商工作,扩大招商实效,加速项目落地。
《方案》提出,聚焦重点产业集群,锚定招商重点,创新招商方式,强化攻坚行动,紧扣发展高质量,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350项,再突破一批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。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,扬州累计签约制造业重点项目235项,完成年度目标的67%。
看消费,社消零增长12.9%,回暖态势明显——
今年上半年,扬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9.64亿元,同比增长12.9%,增幅连续13个月保持全省第一。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.85亿元,同比增长22.6%。
取得这样的成绩不仅是扬州本身丰富的文旅资源,更是今年以来扬州千方百计扩内需,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所取得的成效。
前不久,扬州瘦西湖景区推出了“背诵《春江花月夜》免费夜游瘦西湖”活动,一时间引得无数关注。目前扬州已形成以瘦西湖为代表的景区夜游、古运河为代表的夜间船游等六大类夜间文旅消费品牌活动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全市58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251万人次,同比增长114.58%;其中过夜游客561.1万人次、同比增长151.1%。
文旅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住宿餐饮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。今年上半年,扬州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88%,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5%。
冲破“居中思维”
找准突破口,才能下好“先手棋”。正如《扬州日报》评论文章所说,只有跳出扬州看扬州,在更大范围审视自己,以更高标杆倒逼自己,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,才能创造出更多高质量成果。
此前,市委书记王进健在扬州区县调研中,对各个板块的要求已体现出这一思路。比如,王进健要求江都区聚焦重振“江北第一县”新辉煌,树立更高标杆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入苏中第一方阵;邗江区要展现扬州“主城担当”,奋力挺进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;仪征要争做长三角一体化和跨江融合发展的先行者、示范区;高邮要聚焦“江苏绿心”定位,加快中部崛起等等。
随后在7月30日扬州召开的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上,市委书记王进健点出了扬州下一步的发力方向和破局的关键。
会上,扬州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进行再深化再聚焦,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。其中,在谈及如何把“好地方”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、越来越好时,王进健提出“六个着力”,即着力建设创新和人才高地、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着力建设双向开放节点城市、着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、着力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、着力建设市域治理示范城市。
其中,排在首位的是着力建设创新和人才高地。人才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驱动、最强引擎,也是扬州未来发展的制胜关键。
当前的扬州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求人才。“来到扬州,就能奔赴所爱、乐享生活。来到扬州,只要有一技之长,就有用武之地、就能大展才华。”7月25日,在2023年“千名大学生看扬州”活动启动仪式上,扬州市委副书记、代市长潘国强向青年学子们发出邀约,期盼他们来扬留扬、就业创业。
为此,去年扬州了出台“人才新政15条”,制定租购房补贴等16部实施细则,构建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扬州“人才政策3.0”体系。对企业新引进的35周岁以下全职博士、硕士、本科、大专等人才,3年内分别给予每月3500元、1500元、1000元、500元租房补贴以及5万元—42万元购房补贴。据统计,2022年扬州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2735人,首次突破2万人,实现人才净流入。
然而吸引人才的关键还在于营造优良的环境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落户扬州,从而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。
1月28日,扬州市召开“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暨作风建设大会”,这是扬州市连续第三年召开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主题的“新春第一会”,同时,连续10年制定出台“2号文件”,不断赋予“好地方、事好办”政务服务品牌新的内涵。
评价一座城市营商环境好不好,企业最有发言权。7月20日,在扬州市营商办、工商联举办新闻发布会,发布了上半年扬州市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评估报告中,超过50%的被调研民营企业对扬州的营商环境给予肯定。
步入2023年下半场,这座千年名城,正在拿出更多试图突破瓶颈的“扬州办法”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