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活动

安徽天长:沃土蝶变 产业升级

2023-08-03 18:35:40 来源:金台资讯

盛夏时节,记者在天长市大通镇孔凡凤家庭农场飞起无人机,透过屏幕,一块块“虾稻共作”的水田接连映入眼帘,满眼的绿色,从近处一直伸至天边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现在正是一年最忙的时候,南京、上海、扬州的订单已经排满了,打着电话催我起虾发货。”站在田埂上的大通镇村民孔凡凤,正在把刚捕捞上来的小龙虾集中起来,根据个头大小、品相进行分类,然后打包装车,及时发送到长三角地区售卖。

虾稻田里,正在捕捞龙虾的孔凡凤。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

说起天长市的稻虾共作,最初是由大通镇的几个村民摸索着搞起来的。

被大伙称为天长稻虾共作“第一人”的詹家国是大通镇村民,他长年在外捕鱼捉虾,对江苏苏州、镇江一带发展稻虾共作产业兴趣浓厚,他潜心钻研,2014年冬季回乡流转200亩地,一虾一稻,每亩比单纯种植水稻增收2000多元,一年净赚40万元。此举引得周围的农民纷纷仿效,“虾稻共作”模式渐渐推广开来。

天长市水产站站长占家智说:“小龙虾为水稻除草、松土,其排泄物为稻田增加肥力;水稻不但可为虾遮荫,秸秆还田后产生的浮游生物,更成了小龙虾的天然食饵。”

稻在风中摇,虾在水中游。“虾稻共作”模式的应用,不仅稳定了天长的粮食种植面积,提高了“天长大米”品质,同时也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。

“同样一亩地,过去只种小麦和水稻,一年收入不到一千,而现在,‘虾稻共作’一年下来,3000多元不成问题,收入多了,农民的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。”占家智说。

经过多年发展,如今天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共215900亩,并且建立了天长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园和稻虾共作千亩示范基地,设立了天长市万亩稻虾共作示范园。

乡村振兴,就是在“土”字上做文章,念好“土”字诀。一稻一虾,让天长的“泥土地”变成了“金土地”,既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了,也让“天长大米”品牌亮起来。

在天长市,除了“天长大米”,还有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就是“龙岗芡实”。

在天长市龙岗社区的芡实种植基地里,绿色的芡叶层层叠叠,铺满水面。再过一个月,这里将迎来一年最忙碌的丰收时刻。

作为“水八仙”之首的芡实,在当地又叫做鸡头米。作为一种经济作物,芡实以种子的种仁供食用,营养丰富,是传统的营养保健型食品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芡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,长期以来市场一直处于热销之中。

俯瞰龙岗社区的芡实种植基地。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

“因地制宜打好特色优势牌,靠的是资源禀赋,但想要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、好品牌,必须强化优势、放大特色、突出差异,最大化提升土地价值和经济效益。”龙岗社区党总支书记叶军说。

在过去,龙岗芡实绝大部分都是以原材料直销的形式出售,不仅利润空间小,也难以发挥出芡实的更多价值。

如今,龙岗社区通过深入挖掘乡村的内在价值,打造符合当代人需求与审美的芡实品牌,目前已开发出芡实茶、芡实露、芡实酒、芡实糕等产品,并且建成芡实大市场,集聚芡实加工企业近60家,从而拓宽龙岗芡实的发展道路,赋予乡村更多的可能性。

而放眼整个天长,该市已形成芡实种植、加工、研发、贸易的“芡实”特色产业链,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,芡实种植收入超5亿元,一二三产融合达到27亿元。

为了让资源变资产,天长市积极转变农业生产结构,以特色产业为着力点,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在“小”土地上种出大收益,让特色农业成为致富增收的新动能,书写出“一地生多金”的“共富答卷”。

关键词:


安徽天长:沃土蝶变 产业升级

2023-08-03

活动来源:金台资讯

山东青岛:景区化村庄美如画

2023-08-03

教育来源:中国山东网

九星与九宫吉凶断(八)

2023-08-03

动态来源:个人图书馆-峦征易学馆

贵绳股份08月02日获沪股通增持2.16万股

2023-08-03

服务来源:东方财富Choice数据

中材国际08月02日被沪股通减持277.86万股

2023-08-03

动态来源:东方财富Choice数据

探索医保多元支付

2023-08-03

教育来源:经济日报

金霞:春光正好

2023-08-03

活动来源:个人图书馆-乡情记

上海二批次土拍下半场 Day1

2023-08-03

资讯来源:CricBigDataSH

教育